習近平總書記: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讓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內蒙古出臺推進城鎮綠色低碳發展“2+1”系列政策助力美麗內蒙古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工信的非凡十年:立足“兩個基地”戰略定位,內蒙古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報告,對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提出重要指示: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節選自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字實錄
02
《“十四五”內蒙古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是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內蒙古,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改善城鎮人居環境,繼續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以提升自治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能力和水平為總體目標,科學合理布局包括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穩步提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積極推動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和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等重點建設任務,提出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為指導各盟市開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安排政府投資提供重要依據。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制定。
《“十四五”內蒙古自治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是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642號),加快補齊自治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指導和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水平,推動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轉運設施體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有序開展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存量垃圾填埋處理設施建設、健全可回收物資源利用設施、加強有害垃圾分類和處理、鼓勵生活垃圾協同處置、推動關鍵技術示范應用、強化設施二次環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等10個方面任務。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
《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是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結合自治區實際,提出要加快補齊能力短板,包括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固體廢物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等4項能力建設和提升任務;明確構建一體化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包括推動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統籌規劃、提升設施協同處置功能2項任務;強調推動智能綠色升級,包括推進數字化融合、提升綠色底色2項任務;著重提升建設運營市場化水平,包括積極營造規范開放市場環境、深入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3項任務;努力健全保障體系,包括加強科技支撐、健全價格收費制度、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建立環境基礎設施統計信息共享機制4項任務。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和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
上述文件的出臺和落實,將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推動自治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對內蒙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